首页 > 年近三十,科技立业 > 第148章 四重曝光工艺良率大幅提升,晶圆厂

我的书架

第148章 四重曝光工艺良率大幅提升,晶圆厂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空港新城,宏图微电子不远处的地块。

这里早已完成了各项准备工作,施工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。

徐君说到做到,12小时内,事实上,在拿到卷耳智能科技的相关资料之后,当天晚上,所有的手续就都给它办完了。

甚至,施工单位,都是徐君联系的中建。

纪弘来到这里的时候,“恰巧”徐君过来视察,两个人就闲聊了几句“这周围,已经全部给你们留好了,随要随取。”

看着周围的空地和已经腾空了的工厂,纪弘也没客气,他确实有着关于硬件生产的庞大规划。

而徐君就更高兴了,土地原来是准备预留的,没想到纪弘直接答应收下了,那说明他们近期就有大动作啊,再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。

……

科技岛产业峰会的时间越来越近了,徐君这一段时间也非常忙,见到纪弘就达到了目的,寒暄了几句,他就匆匆的离开了。

确认了实验产线工厂的建设进度之后,打电话跟王华新院士同步了一下相关情况,纪弘也回到了科创基地的办公室。

“纪总。”纪弘前脚进来,张建后脚就跟来了。

“来,坐。”纪弘说道:“我也正要找你,情况是这样的,生产那边很顺利,包括层迭ALU工艺,目前也已经在良率和产能提升阶段了。

“前期的测试方案效果很好,我们现在需要对量产产品的规格做一个确定。”

……

纪弘一句话都没说完,于东也风风火火找来了。

“于总,你怎么还在河州呢?”纪弘有些纳闷,虽然之前听他说要常驻河州了,但这一段时间自己都不在,他一个人在这儿干什么?

“知道你今天回来,特意赶来的。”于东现在也不跟纪弘客气了,尤其是这两天,他整个人都处于非常亢奋的状态。

早些天,纪弘给他们提供了产线上对准工艺的一个升级算法,原本并没有准备立即实施。

因为,他们芯片的产能本来就非常紧张,任何细微的改动都可能影响生产进度。

尤其是,如果改动达不到预期,甚至更糟了的情况,那影响就更大了,就想着等一等再说。

但没两天,出让给纪弘的那条产线的结果让人大跌眼镜,他们也当即决定尝试一下。

这两年,华为苦啊,用着38nm分辨率的DUV光刻机,来生产生产7nm芯片甚至5nm芯片,能成产吗?

答案当然是能。

但是为什么之前没有其他厂商这么做过?

原因也很简单,四重曝光工艺,不仅生产效率会被拉低,良品率也很难保证。

已经量产近两年的生产麒麟和昇腾的这几条产线,良品率也不超过60%。

也就是说,一片晶圆,接近一半的面积都浪费掉了。

这不仅仅是成本的问题,高端产线本就不多,更重要的还是芯片的产量根本满足不了狂热的手机用户以及AI算力的需求。

“你这,怎么个情况?”纪弘也是看着于东,如此问道。

“你那个……这个……”于东“这个那个”了老半天,一句囫囵话都没有说出来,估计是想要点儿什么,但是又没有准备好话术。

纪弘心中了然,知道他是什么打算,也是率先开口询问:“是不是四重曝光工艺的良率有了很大提升?多少?”

“从58%提升到了75%。”既然纪弘什么都知道,那于东也就好说话了:

“我们实在是没想到,让给你了一条产线,我们的生产不仅没有受影响,产能还提升了一些。”

于东内心也是很感慨,哪怕上次跟纪弘交谈的时候,纪弘就跟他说过产线优化和升级的事儿,但看到最终的效果的时候,他还是很诧异——计划跟结果从来都不是完全一体的,纪弘说的时候,也只是说要尝试。

但结果真正摆在眼前的时候,那剩下的就唯有震撼了——毕竟,这是他们努力了两年都没能做到的事情。

纪弘过去才多久?一个月不到吧?也就二十天!

这一次来河州之前,华为再次开了一次临时的董事大会,确定了类思维AI对工业领域,尤其是精密工业领域,也有着非常大的作用。

这就完全不得了了。

卷耳智能科技在华为那里的分量又大了一分。

而于东此行,目的很明确:给自家所有产线按照纪弘的这个标准进行系统重构和改造——之前纪弘给他们的只是晶圆和掩膜版对准工艺提升的一个算法。

“其实暂时没必要。”纪弘说道:

“给你们的那个就是这次主要优化和改动的部分,其他环节优化的有限。良率和产能的提升也很小,只是稳定性稍微好了一点点。

“没有必要再次停机去做升级,不够耽误时间的。”纪弘建议道:“不如等到EDA这边开发测试完成了,再统一一次性搞定。”

“也行!”于东急匆匆的过来,其实更多的是态度。

原本,于东对纪弘整合EDA和晶圆工厂,还持有乐观但谨慎的态度——想要如此多的晶圆厂共同配合,难度实在是太高了。

但现在,晶圆厂的动力来了。

就不说灵韵EDA怎么样,光是对产线改造的这种效果,尤其是良率和产能的提升,哪个晶圆厂能够拒绝啊?

良率和产能,对于晶圆工厂来说,那就是生命啊!

到了这个程度,纪弘对整合EDA和晶圆工厂的谋划,可以说已经成功了一大半,剩下的,就看时间了。

于东这次来,也是给纪弘送助力的——他又带来了一批华为的EDA团队成员,加入高级别灵韵的开发中。

“嗯,”纪弘点了点头:“我正头疼缺人的问题呢,于总这真是雪中送炭啊!”

EDA的开发工作量非常大,哪怕有灵犀也不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。

关键点就在于不同产线需要不同的调整,尤其是“流片式仿真”这个模块,仿真工具想要做到流片的效果,那就要求仿真的原始数据和真实产线的情况一一匹配,说通俗一些,就是要把产线映射到工具里,将产线数字化。

每一条产线,哪怕是同时建设、设备一致的产线,细微处可能都略有不同,而且经过不断的运行,相关的东西也会产生一些细微的变化,所以,想要做到流片式的仿真,还需要不断的根据产线的运转情况进行参数调整。

哪怕有灵犀、有强大的AI辅助,这个工作量也是非常庞大的。

华为也正是看到这一点,再一次的精简了自己的人员,送来卷耳智能科技这边——以灵韵现在的进度和能力,华为也已经决定后续芯片设计渐渐地转到灵韵这个平台了,自己那边的EDA渐渐退场。

……

纪弘和于东在交流,张建在一旁听着,内心也是感慨不已。

他还记得,第一次跟纪弘提及高端产能不足这个情况的时候,纪弘随口说了一句:我来解决,不够挤也要挤出来。

当时,他还不太明白,这个挤是怎么挤的。

但现在他明白了——就光这一个系统的改造,就提升了至少20%以上的高端产能!

(本章完)
sitemap